历史上哪些战场有动物直接参与
近代史有很多动物因为传感的敏锐度和声波的特殊性,被用于军事用途的很多。而在古代冷兵器战争中,动物的广泛作用于战场,更多的是利用其负重、速度和飞行能力,并且在冷兵器时代,动物的参战直接影响了战局走势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牛马驴驼
这一类的动物其实是作为常规的作战用途,几乎从人类战争开始,就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一直出现在战场上,而骑兵这一兵种的起源更是源于战马的驯服。而在中西亚以及阿拉伯地区的广阔沙漠中,骆驼发挥着与战马一样的功能,那就是背负战士在战场上厮杀,最出名的就是曾经与成吉思汗对抗的花剌子模国,他们的骆驼军冲锋起来甚至比成吉思汗的战马更为凶悍,特别是驼,无论是负重力还是持久力,都在特殊的地理环境里优于东方的战马,这也使得成吉思汗在花剌子模吃了不少苦头。
牛和驴的用途主要是运输锱重粮草,根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时,光卫青所领的西线一线就动用了官马十万匹,私马四万匹,这里不仅仅是战马,其中也包含了牛和驴,史书上记载,这些牛马运送物资从长安出发,最前线的牛马队已经到达了敦煌,而长安的牛马队还没完全出发,一条补给线长达千里。而骆驼在沙漠地带也同样具备这样的功能,因其超强的负重能力和奈渴奈饿的能力,成为中西亚和阿拉伯地区最实用的运输工具。非洲的斑马和南美洲的羊驼现在是萌宠的动物,而在古代也曾担任着运输的任务。
而牛除了在运输上作用明显,在战场上也有记载用于冲锋的。在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率五国联军攻打齐国即墨,即墨城守将田单收集了1000多头牛,在牛角上缚上锋利的匕首,牛尾上绑着油脂泡过的芦苇,以5000名壮汉驱赶,趁夜幕点燃牛尾上的芦苇,牛群受惊直接奔向燕军阵地,后便的结果便是乱撞的牛击杀了大部分燕国士兵,田单再乘胜追击从而大获全胜。
蛇蝎毒蜂
古代我国南方蛮族作战时,曾记载了向敌军抛散大量毒蛇的事件,这虽为罕见,但提取蛇毒涂在箭上射杀敌人的记载却很多。
在第三次米特里达梯战争中,本都王国释放出的毒蜂群,让罗马工兵吃了不少苦头。直到18世纪,在贝尔格莱德战役中,哈布斯堡的依旧使用蜜蜂对抗土耳其人。美洲的玛雅人还成立了一个“掷蜂兵”的兵种,这种蜂群使得西班牙士兵的盔甲成为摆设甚至是累赘。罗马皇帝塞维鲁在亲征哈特拉时,被从天而降的毒蝎“打”的几乎全军覆没。
大象犀牛
我国史料记载的南汉和元朝都曾运用过大象作战,国外的印度和东南亚,也都被记载过组织大规模的象兵,大象体型巨大,在体格和气势上都压倒马匹,因此在对骑兵作战时的优势还比较明显,古印度亚柏格皇帝曾以300只象兵战胜依托要塞坚守的8000余名敌兵,据传成吉思汗无法征服印度的原因就在于印度的恒河天堑和威武的象兵。然而象兵也并非无法征服,明朝将领邓子龙就利用大象鼻子长的弱点,在夜幕中突袭国的象兵阵,令士兵专砍大象鼻子,这些被砍掉鼻子的大象疼得东倒西歪,军不攻自破,甚至被自己的大象踩死。而罗马则在猪身上涂上油,点燃后冲向迦太基的战象群,从而造成大象受惊失控,进而一举而胜。
而与大象同理的犀牛,也因其体格强壮,冲击力强,而被我国以及印度驯化后参与作战。有史料可查的葡萄牙人还根据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的木版画,设计了一套犀牛战斗所用的盔甲,但犀牛野性难驯,智商也不高,经常出现误伤自己人的事件,因此也就很快消失在战场上。
功能性动物
猴子是一种非常灵活的动物,因此在历史上曾有猴子参与作战的例子,那就是宋朝的晏州之战,叛军溃逃到背靠悬崖的高山上,利用地形与宋军对峙。宋军统帅赵遹见地势强攻必然会损失巨大,于是令人抓了几十只猴子,并用麻绳绑住猴子的身体浇上油,然后放猴子上山直到接近敌营,再将麻绳的另一头点燃,麻绳的火势顺着绳子烧到猴子身上,这些猴子被烧的上窜下跳,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将叛军军营引燃并烧了个干净。
鸽子在古代也被广泛的用作军情的传递,比如张骞出使西域时,就用信鸽来向汉庭传递沿途的情报,直到被匈奴人抓住才作罢。而随着信鸽的信息传递,另一种禽类也出现于军事用途,那就是鹰,传说成吉思汗养过一只鹰,专门截获敌人的信鸽,还收到了不错的成效。军犬也不是现在才有的动物兵种,《资治通鉴》就记载了我国古代利用军犬在军营外警戒的例子。
从古至今,动物在人类战场上都发挥了巨大作用,直到近代战争,海鸥、蝙蝠、海豚、熊等动物被用作战争的事迹也比比皆是,但也有诸多动物为人类和平死在了战场上,也也无时无刻的提醒人类要珍爱和平,爱护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