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晋消灭胡人叛乱的战神马隆,真有其人吗
- 云梦县县名的由来是什么
-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除了吴三桂,另两
- 为什么端午节农村家家户户门上方都悬挂着艾
- 烟雨江湖恒山之危任务流程攻略
- 大名鼎鼎的建宁公主,拥有奢华公主府,为何
- 始皇死,天下乱,秦数十万精锐为何突然人间
- 咸丰和恭亲王是一个妈养大的,为什么关系那
西晋消灭胡人叛乱的战神马隆,真有其人吗
马隆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个人,他是西晋名将,曾平定鲜卑秃发树机能之乱 ,之后戍边十余年,革新兵器,最后死于任上。
- 早年经历
- 西征凉州
河西走廊自古就不太平,东汉窦宪“燕然石勒”将北匈奴赶到了欧洲之后,鲜卑人鸠占鹊巢,迅速发展壮大在。三国时期,一支从塞北的拓跋部中分离出来的鲜卑人――秃发部迁居到了河西。西晋建立后对鲜卑人采取安抚政策,希望与他们和平共处。泰始五年(269年),西晋为了安抚河西、陇西受灾的冬族,将雍州、凉州、梁州的一部分分出,设为秦州,任命胡烈为秦州刺史,命他好生安抚。
可这胡烈乃一介武夫,哪懂得这些。上任之后采取高压政策,屯兵高平川,派兵进占麦田一带。在天灾人祸的双重下,的秃发部首领秃发树机能在泰始六年(270年)带领几万鲜卑人起兵反晋。同年六月,秃发树机能大破胡烈于万斛堆,胡烈身死。秃发树机能势如破竹,连战连捷,而西晋呢,战将换了又换,没一个靠谱的。秃发树机能联合了氐、羌、匈奴等部落共同反晋。尤以北地郡的匈奴人最为强悍,号称“北地胡”。泰始七年(271年),秃发树机能与北地胡一同攻打金城,凉州刺史牵弘死于青山。下任凉州刺史苏愉又死于金山。至咸宁元年(275年),秃发鲜卑又向凉州金城郡西北更向西发展。高昌以东的一些鲜卑部落也起而揭杆而起,反抗晋朝统治。虽然文鸯在咸宁三年(277年)大破秃发树机能。但是一年之后,秃发树机能部将若罗拔能在武威大破晋军,时任凉州刺史的扬欣战死。咸宁五年(279年),秃发树机能占领凉州。
秃发树机能
西晋有了这么大的一个后患,司马炎非常发愁,一日,在上朝之时,司马炎问道:“谁能为我讨此虏通凉州者乎?”一时间,朝上鸦雀无声,无人应答,此时马隆站了出来,大声说道:“陛下若能任臣,臣能平之。”司马炎非常高兴,问既然你说你能灭贼,那你有何方略啊?马隆说,陛下我要在民间招募勇士三千,不问出处,定能大破丑虏。司马炎同意,并命马隆为武威太守。此时公卿佥反对说国家正规够用,根本不需要另外招人,司马炎不理。马隆开始选拔勇士,只有能拉起三十六钧(约238公斤)的弩和四钧(约26公斤)的弓才算合格。到中午时选得三千五百人。马隆便到武器库选武器,但武库令与马隆有积怨,将一些已腐烂的武器给马隆,马隆不满与其争斗,遭御史中丞,马隆告与司马炎,司马炎下令依从马隆的意思,又给马隆三年的军需品。
次年正月,马隆率军西渡温水。鲜卑人据险而守,绕后伏击,马隆依据八阵图作成偏箱车,到了广阔之地就列为鹿角车营,到狭窄之地就在车上放木屋,一边战斗一边前进,又在路旁放置磁石,对方身着铁甲,被磁石吸引,行动不便,而马隆命士兵穿犀甲,行动自如,大破秃发树机能。马隆大败秃发树机能后,派人向司马炎报告。司马炎大善,加任马隆为假节、宣武将军。马隆到武威后,大人猝跋韩、且万能率万余落归降西晋。不久后率领友方的没骨能等与秃发树机能决战,秃发树机能死,凉州平定。
- 镇守凉州
太熙元年(290年),马隆因功封奉高县侯,并加授东羌校尉。令略阳太守严舒恃着与外戚杨骏似关系,企图谋取马隆西平太守的职位,于是谤毁马隆年老昏惑,不再适合在当地镇守。朝廷听信馋言,于是征还马隆,严舒得以接任。但严舒接任后,当地氐族和羌族人又开始大举集结,当地的都十分畏惧,而朝廷又怕当地胡人再次叛变,于是罢免严舒,换上了马隆,马隆最终死在了任上。
云梦县县名的由来是什么
云梦县名是以古云梦泽省去“泽”字而得名的。据《地理今释》载:东抵靳州,西抵枝江,京山以南,青草湖北以北皆为“云梦”。《正义》:云梦一泽而每处有名。云梦大泽名《国语》、《左传》或单称“云”或单称“梦”。《楚辞》、《国策》、《周礼·职户》、《吕氏春秋》等称“云梦”。《禹贡》:一名“云”或“云土”,一名“梦”以相远故,合称“云梦”,一说楚人曰“泽”为“梦”。云梦就是“云泽”;一说江北为“云”,江南为“梦”。一说江南,江北随处都可以叫做“云”或“梦”。据《汉书·地理志》等汉魏人记载:云梦泽在南郡华容县(今监利北)南,范围并不很大。晋以后的经学家将古之云梦泽的范围越说越大,一般把洞庭湖包括在内,与汉以前记载不符。
据《县志》载:云杜(即京山县)东北有云梦城,枝江亦有之。《西汉地理志》曰:江下西陵有云梦宫,是汉时所建行宫。
据史料记载,云梦县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为荆州之域,周为云梦荆州泽,春秋时属郧国。战国时属楚国。秦属南郡西陵境内(今县北10公里处)。汉属江夏郡西陵境地,魏晋时属江夏郡安陆县(城址在今城关镇之北省棉纺厂)。宋、齐、梁属安陆郡安陆县。西魏大统十六年(公元月550年)置云梦县,县名始此。隋大业初(公元605年)云梦属安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省云梦入应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省应城入云梦,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省孝昌入云梦,懿宗咸通年间(公元861~874年)仍复旧。北宗太祖建隆初(公元961年)属德安府,省云梦入安陆,元佑初(公元1086年)复旧,南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移县治于许洛市(今义堂镇陈李村),旋复旧治。元仍称德安府云梦县。明初属武昌府德安州,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省应城入云梦,十三年仍复旧置,清代复为德安府,仍称云梦县,时依旧。1949年4月云梦县全境解放,属江汉行政公署,1949年8月改属孝感专员公署,1959年12月孝感专署与武汉市合并属武汉市,1960年8月云梦并入安陆。1961年6月市、地分治,仍属孝感专员公署。同年11月两县分治。1993年4月孝感地区撤销改为孝感市以后,隶属孝感市,仍称云梦县至今。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除了吴三桂,另两
清朝入关之后经历了很多波折,内忧外患不断,后来清朝自家后院也着起了火,爆发了三藩之乱,而这场的主谋就是平西王吴三桂。三个藩王中吴三桂的势力强盛,远远高于其他两个藩王,另外两个藩王分别是靖南王耿精忠和平南王尚可喜。但是在三藩之乱中尚可喜没有参与,尚可喜的儿子倒是跟着一起反清了,但是三藩之乱的结局终归还是以失败告终。
三藩之乱的起因是当时尚可喜向朝廷提出要告老还乡的请求,当时朝廷同意了,毕竟尚可喜已经七十岁,这样的年纪告老还乡实属正常,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尚可喜对于当时的形势有着准确的判断,所以想要趁早回家养老。在尚可喜的这个举动后,康熙皇帝又接到了吴三桂的上书,内容和尚可喜的相同,随后康熙皇帝顺着他们的意愿就下令撤藩,而这个命令一下,吴三桂的真面目就暴露了,他马上起兵,打着恢复明朝的口号和清朝开战,当时吴三桂也得到了一些人的拥护。但是吴三桂始终都认为朝廷离不开他,他一直等着康熙皇帝和他讲和,而且吴三桂为人朝秦暮楚,根本就无所谓坚持,只是想要保住自己的利益。
后来吴三桂还做了一件自相矛盾的事情,明明打着恢复明朝的旗号,却自己称帝为王,他的这些举动让一些人不再支持他,所以在这样的形势下三藩之乱走向了失败。吴三桂在起兵的时候曾经联合耿精忠,也拉拢了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共同参与,尚可喜和尚之信两父子有矛盾,所以尚之信不听父亲的劝告执意联合吴三桂一起反抗清朝,尚可喜还因此得病离世。但是后来吴三桂居然开始让尚之信给他提供银两,在看到了吴三桂的真面目之后,尚之信就有了放弃的念头,当时耿精忠已经归顺了朝廷,尚之信也跟着服软了,而康熙希望他们可以戴罪立功,并没有在当时惩治耿精忠和尚之信。
尚之信虽然表示了归顺朝廷,可是始终在观望中,他心中依然对吴三桂的成功有一丝期待,所以康熙皇帝后来几次三番让他出兵尚之信都找理由拖延了。后来在三藩之乱彻底平定后,尚之信被赐自尽。耿精忠虽然也归顺了朝廷,但是后来有人举报他有蓄意谋反之心,随后他被康熙皇帝处以凌迟刑罚。
为什么端午节农村家家户户门上方都悬挂着艾
我来回答,
端午节我们家乡的家家户户门上都挂艾草。
我的家乡有战国著名医学家,古代五大医学家之首扁鹊的墓地,有扁鹊庙,是河南省AAAAA旅游景点。其中艾草也是扁鹊庙三大宝物之一,目前种植艾草上千亩,主要销往北京,九头艾在全国最富有盛名。
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门上挂艾草,已传承古远,历史悠久。原因是人们称五月为“毒月”,有“善正月,毒五月之“说。端午节到了,天气炎热,害虫蜈蚣、苍蝇、蚊虫和鼠蛇时有出没,艾草有躯赶这些害虫的作用。另外据传艾草还有驱邪的作用,所以人们为了驱邪避害,平安度过暑天,艾草挂在门上就代代传承下来了。
烟雨江湖恒山之危任务流程攻略
1、恒山之危
朱阳长情会叫你去他在华山闭关的洞里找《五感术》,洞里有两个宝箱,找到《五感术》后,酉时在泰安傍晚马厩搜索,就能找到线索,然后去斗母宫转动烛台进入山洞。
2、石门
然后在气味浓烈的地方搜索会发现隐藏的石门,(14.4)一系列对话后和药王打架拿到钥匙,救完被关押的人,有2个箱子(6.15)(16.0),里面有丹药。
3、古月秋
出现朱阳长情告诉你莫无极有事要议让我们回衡山。莫无极介绍了原泰山派遗留之人-泰山掌门古三通之子古月秋,古月秋先前一直潜伏在七煞门,这次偷走了白虎玉珏并带来七煞门主密令,要在近期一举覆灭恒山派。
4、再发英雄帖
朱阳长晴提议再发英雄帖,并交由主角送到四大掌门手中,交付任务之后,主角、朱阳长情、莫无极、古月秋一行人前往恒山,到达恒山击杀所有七煞门后前往正厅,发现恒山派掌门姚岳惨死。
5、七煞门
之后对话李云雷,放他今日离去他会告诉你,七煞门把众人引来恒山派是为了偷袭二三流门派获得尸体炼制人傀大军,但离道的人傀术并不完善,还需要长生诀下半卷。
6、前往药王谷
李云雷离开后,主角与莫无极、朱阳长青一同前往药王谷,沿路击杀七煞门帮众,在院子内发现离道在威胁药王,选择出手打败离道(此处只需打败莫鑫儿即可触发后续剧情),战胜后,离道拿泰安镇居民的性命威胁药王。药王只得给了他长生诀,随后离道和花面人先行离开,岳飞狐背着莫鑫儿之后离开。
7、玄武玉佩
结束后,朱阳长情提到了玄武玉佩的下落,一行人前往华山云台峰,来到(1,2)处,发现悬崖太深,朱阳长情让你找到精通机关术之人制作冲天翼,来到泰安镇拜见叶神机,制作需要材料-粗麻100翠竹80雪银60。
8、龙泉铸剑山庄
这阶段从洛阳城门过会遭到门卫盘问,可以得知龙泉铸剑山庄受到袭击,去对话可以得到紫金2,昆吾石2,青蝉翼3.交付后需要等待33分钟,在此期间收到齐无月来信,前往泠月派对话齐无月,被告知忘忧村的环儿已经被七煞门杀害了。
9、云台峰
等待结束,同叶神机一道前往云台峰,借助冲天翼到达五龙谷,找到邱白,被告知可以前往禁地,但必须要为岳飞狐出手三次,同意后前往禁地,在一层可以获得:
(21,20)愈血丹2健气丸2。
(3,23)造化丹1无常丹2。
(13,9)补心丹2无常丹2。
10、白虎玉珏
进入2层左走水上漂可获得(3,11)造化丹1无常丹2,返回二层入口,一路轻功来到(1,1)从白骨身上搜得白虎玉珏,原路返回,邱白破开瀑布送主角一行人离开,出了谷的主角拼合4块玉珏,却突然被古月秋抢走,原来古月秋是七煞门的人,古月秋还透露了一个秘密,恒山掌门姚岳是七煞门的西金堂堂主,要逃走时选择出手,杨玉郎会带着古月秋逃走。
11、姚岳墓地
返回恒山派,找老人打听姚岳的墓地,来到(11,0)触发剧情,让深夜再来,睡到子时,在(11.2)来回走动触发剧情。
来坟前遇到少掌门姚君豪(如果没遇到就再回去睡到第二天子时),一番交谈得知姚岳过往。
大名鼎鼎的建宁公主,拥有奢华公主府,为何
一部《鹿鼎记》让建宁公主名闻天下,因刁蛮任性没少受整治,而历史中的建宁公主可真的刁蛮不起来,她的一生,系于皇室,系于平西王府,而恰恰三藩之乱的主力就是吴三桂部,所以从平西王起兵的那一刻起,建宁公主的命运就已注定。
建宁公主的辈分比康熙皇帝要高,因为她是皇太极十四女,本名阿吉格。
正式的称谓是和硕恪纯长公主,先来看看她和夫君吴应熊的升迁经历:
阿济格→和硕公主→和硕长公主→和硕建宁长公主→和硕恪纯长公主
吴应熊→三等子→少保兼太子太保→少傅兼太子太傅
从他俩的“成长”历程来看,清廷对吴三桂是非常重视,但随着三藩之乱的爆发,夫妻二人的苦难随之开始,可悲的是,夫妻二人都在京城,吴应熊的棋子身份虽不公开,但大家都心知肚明,他就是以“”身份留在北京的,吴三桂的同时,已经将吴应熊这个棋子当做了弃子。
公元1673年,吴应熊受牵连下狱,转年吴应熊和儿子吴世霖被施以绞刑,其余幼子因为年纪尚小暂时没有问罪,建宁公主免死,但连同幼子全部幽禁。
公元1680年,康熙帝也知道建宁公主本来无罪,无非是受吴三桂连累,每每想起,也动恻隐之心,建宁公主染上时疫后,康熙帝派人勤加照料,看起来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其实看结果,康熙帝仅仅是可怜这个公主,其他人作为叛臣之后,是无法赦免的。公元1681年,建宁公主所生的二幼孙(按吴三桂的关系论)被缢杀,“诸庶孙斩首弃市” 。公元1704年,建宁公主去世,时年六十三岁。园寝在今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乡草房村,日伪时期,地宫被盗发,善后的德公府发现地宫内只有骨灰罐。园寝今已平毁。自己的丈夫、孩子全被朝廷所杀,内心悲苦是他人所无法想象的,民间有个词叫“怨气冲天”,再加上她居所的前主人,也是怨气冲天而死,从清代到现在,这个地方就被传为北京四大凶宅之一。宅子的前主人就是晚明时期的内阁首辅-----周延儒,宜兴人,两任内阁首辅。崇祯帝朱由检在位时,周延儒本来已经就任内阁首辅,但是遭温体仁排挤,称病回乡,但包括温体仁在内的几任首辅都不能令崇祯满意,所以又再次启用周延儒任首辅,实际上,能令他满意的估计也就他自己,否则也不会执政17年换了50个首辅了。就在大明国灭的前一年,周延儒毛遂自荐,督帅全军,他到任后捷报频传,崇祯帝大喜,庆幸自己终于找对了人,可惜锦衣卫周延儒欺君罔上,所有捷报均系作伪,原来周延儒内政尚可,但在军事上一窍不通,对内贼张献忠束手无策,对外满清也不敢对战,走到通州就停滞不前,饮酒作乐,清兵抢够了资源自然就回撤了,周延儒却称自己是退敌后而归,崇祯帝得知后大怒,虽然不忍周延儒自请流放,又称其功多罪寡两次放过周延儒,但在群臣激愤之下,还是将其赐死,周延儒自缢而亡。建宁公主住的就是大明首辅周延儒的宅子,按民间说法,这本就是凶宅。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袭文达公赐第在宣武门内石虎胡同,文达之 前为右翼宗学,宗学之前为吴额驸府,吴额驸之前为前明大学士周延儒第,阅年既久,故不免有时变怪,然不为人害也。厅西小房两楹,曰‘好春轩’,为文达燕见 宾客地,北壁一门,横通小屋两极楹,童仆夜宿其中,睡后多为魅出,不知是鬼是狐,故无敢下榻其中者。”首辅的周府,也就是公主府,吴应熊一干吴氏子孙丧命前生活的地方,一个充满周延儒和建宁公主幽怨的地方,据附近的老大爷说,这宅子有丝竹之声,还有幽怨的吟诗声,夹杂着各种吵闹,所以令很多邻居都搬走了。咱也不懂,咱也不敢问,这大爷多少岁了,还爱好传这个O(∩_∩)O西单小石虎胡同33-1号就是“凶宅”的地址,虽然没有机会去看,但是查阅了一下资料,现在这个胡同还有,特地加以保护,保护范围将近17000平方米。其实建宁公主的丈夫、孩子全部被处死后,建宁公主便不大受人待见,身处闹市无人问的状态,勉强能活着已经算是不错了,自然也没有人给她打理房屋,修缮就更不用说了,她死后几十年都没人住,常年荒废,出些怪声也很正常,比如漏了风的窗户往屋里灌风的声音,早已腐朽,吱吱呀呀的门轴、窗轴声音等等。乾隆帝的孙子爱新觉罗·绵德也住在这儿,要是传的那么邪乎,还会有人住么,太犯忌讳了,而且后来几度转手,说这宅子邪乎的好像......好像都是邻居,没听过主人传过这事的,看来是民间以讹传讹吧,这类传说从古至今实在太多太多了。
始皇死,天下乱,秦数十万精锐为何突然人间
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后,曾安排蒙恬将军领兵30万北上,驱逐匈奴,同时修建万里长城来防止匈奴入侵,又派赵佗率领50万大军出征岭南。蒙恬的这30万部队和赵佗的50万部队都留在原地镇守。
秦始皇去世,秦二世继位,因为太过昏庸残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项羽刘邦相互响应,没用几年的时间就攻下了大秦。那么,为何这80万人马始终没有离开过驻地,支援秦国呢?
秦国危在旦夕,有能力救国的人也不在少数,赵佗、章邯这些人都是有能力带兵作战了,但这80万大军却一直纹丝不动,是因为觉得秦国没有希望了,不想白白浪费人马吗?
其实不是,这80万大军按兵不动是因为那是秦始皇的旨意。秦始皇还在位时,秦国就发生过叛乱,而且叛军就在始皇帝眼皮底下。当时秦国大部分兵马都在外面镇守,叛军都快打到秦始皇眼皮底下了,他依然没有调动北方大军,而是让章邯用仅仅一个月时间将30万罪犯训练成军,出关中,抵御叛军。
那么秦始皇为何要命令这么多的部队必须原地驻扎,即使有事也不得调离呢?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秦始皇对秦事政治体制的自信,秦始皇认为,不用调动大军一样可以很快解决叛乱;
第二、秦始皇曾经说过,如果因为中原内战而让匈奴入侵中原,生灵涂炭,那我即使统一中原、也愧对百姓,愧对祖先,所以秦始皇宁愿亡国也不愿让匈奴趁虚而入。
正因为始皇帝有这样的思想存在,才导致了秦国在灭国的时候,众多有威信的老臣拒绝调兵保国,他们始终遵循着始皇帝的遗愿,不让中华百姓受到异族骚扰。
以至于在其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即使楚汉相争,中原内战,匈奴都不敢再进犯中原,这也是历史上唯一的,中原发生内乱而匈奴却没有南下入侵的历史时期。
正是因为有了老秦人的脊梁,才有了之后的大汉天下,当然这一切,也要归功于千古一帝秦始皇的远瞩与民族情怀!
咸丰和恭亲王是一个妈养大的,为什么关系那
咸丰皇帝不仅把弟弟奕䜣的所有官职全部收回,还绝情的不让弟弟奕䜣参加亲生母亲的葬礼。那么到底是什么事情导致兄弟二人关系如此恶劣呢?
咸丰帝九岁丧母,由恭亲王奕䜣的生母静贵妃一手养大,兄弟二人非常亲厚,道光的立储密旨却在兄弟二人之间造成了初步的裂痕。
咸丰帝奕詝,是道光皇帝的第四子,因为前面的几个皇子都夭折,就成了道光皇帝的嫡长子。身世可怜,九岁就死了母亲。道光皇帝吩咐皇六子奕䜣的生母静贵妃负责抚养奕詝。
当时奕䜣只有八岁,小小年纪,放到现在来说就是三年级的小孩子,正是爱玩的时候。深宫规矩大,对皇子的要求更是苛刻,规行矩步,毫无乐趣,即使有小陪着,看看《鹿鼎记》里韦小宝得知康熙皇帝身份之后的样子,就知道是不可能把当做真正的玩伴的。
所以,奕䜣对来了奕詝这样一个身份相当,年龄相仿的玩伴,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小兄弟两个,一同读书,一同食宿,一同玩耍,建立了深厚的的感情。
道光皇帝立储比较晚,道光二十六年,他在犹豫之中,最终选定了皇四子,十六岁的奕詝为皇太子,并写了立储的密诏。
也不怪他犹豫,皇四子奕詝在师父杜受田的十几年的教诲中,非常的敦厚和善孝顺,但是身体不太好,脚部因为受过伤还留下了残疾。而皇六子奕䜣则天性活泼聪明,而且喜欢使枪弄棒,身体很好。
也许是因为奕詝出过了天花,也许是因为嘉庆皇帝的教导,道光皇帝最终在犹豫之中选中了皇四子奕詝。但是,他在密旨之中,为了表达对皇六子的补偿之情,先写了加封奕䜣为亲王,后写了封奕詝为皇太子。
所以,这道立储的密旨,看起来更像是加封皇六子奕䜣的恩旨,封皇太子的事,倒像是捎带脚的事了。到道光驾崩,奕詝读了密旨,心里头的不痛快,可想而知。这不明摆着父亲道光皇帝心里头更喜爱弟弟奕䜣吗?
这直接导致了咸丰这个哥哥对弟弟的猜忌。他封奕䜣为“恭亲王”,“恭”是啥意思?所谓“兄友弟恭”之意也。意思很明白,父亲遗命封你为亲王,那是他疼爱你,但是,你这个当弟弟的,得对我这皇帝哥哥恭恭敬敬的才行!
养母静皇贵妃的身份,是兄弟二人心里的第二根刺,并最终导致了两人的反目成仇。
咸丰帝的生母是道光皇帝的第三位皇后。从她死后,道光皇帝就再也没有立后。这让静皇贵妃非常的不满。到底是道光皇帝因为自己的妻子先后死去而伤了心,还是因为不能突破圣祖康熙四位皇后的老规矩,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静皇贵妃代摄后宫之事十几年之久,亲厚仁和,百般忍耐,对皇后之位没有想法,那是不可能的。但是生命难违,她又没法自己主动要求。
本来,她见道光对自己的亲儿子奕䜣十分喜爱,就存了等丈夫道光皇帝一旦大行,她就能母凭子贵,一跃而成为皇太后,那也是个不错的结局,毕竟,她比丈夫道光要小着二十几岁,“未来可期”。
谁想到,晴天一声霹雳,道光驾崩,临死宣布了立储的密旨,竟然是自己的养子皇四子奕詝被立为皇太子,这下子,母凭子贵的梦想破灭了。她对丈夫道光伤心失望之余,也存了幻想,自己对养子奕詝这个新皇帝有十年的养育之恩,也有可能会立她这个养母为皇太后。
结果,她等来的是,自己含辛茹苦当亲儿子养的养子咸丰帝,毫无感激可言的康慈皇太妃的称号。乍闻之下,她的失望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含泪谢恩的她是有多么的失望。
要知道,太妃这个称号,道光一死,那是自动升格的,不用咸丰加恩另封。只不过“静”这个称号,是父亲用来称呼养母的,自己这个当儿子的要换个称呼“康慈”而已。
当然,其实咸丰皇帝还是十分孝顺这位养母的。
除了例行的早晚请安,还为养母康慈皇太妃大操大办了四十周岁的生日。
可惜,这就跟普通的母子一样,当儿子的再孝顺,没做到母亲的心眼里,当母亲的就是高兴不起来。
尤其是,母子两个都心知肚明,当母亲的到底要的是什么。这份别扭,那就怎么都过不去了。
于是,康慈皇太妃就只好再忍,没办法,养子当了皇帝,这亲儿子奕訢一辈子的前程可就全指望养子皇帝来关照了。
可是,离自己朝思暮想的皇太后明明只有一步之遥,但又遥不可及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于是,康慈皇太妃,病了,而且越来越重。
亲儿子奕訢很清楚母亲的病根在哪里,也跟皇帝哥哥提过那么几次,但都被咸丰皇帝含含糊糊不置可否的糊弄过去了,最终发生的一件事,导致了兄弟二人终于反目。
奕訢设计完成了母亲的愿望,却彻底得罪了自己的哥哥咸丰皇帝。
咸丰皇帝对这个弟弟其实还是不错的。虽然父亲道光皇帝的立储密旨让咸丰心里非常的不痛快。但是,毕竟手足情深,年轻的咸丰皇帝也需要精明的奕訢来辅佐他这个哥哥。
咸丰二年,咸丰这个哥哥就给弟弟指了一处宅子作为恭亲王府。这宅子可不得了,原来是和珅的旧宅,占地广大,建筑精美。后来转到了庆亲王名下,如今又给了自己的弟弟恭亲王。可见咸丰还是很关照自己这个弟弟的。
咸丰三年,咸丰这个当哥哥的,更是让弟弟在军机处行走。要知道,从雍正设立军机处以来,就没让皇族担任过军机处的大臣,甚至连在门外,在窗户底下站一站,都要奉旨才可以,这是有明文规定的。
显然,随着咸丰权柄日重,自信心增强,他又把往日的兄弟情深记了起来,以至于打破成规,让自己的弟弟当了军机处行走。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当然这也开了一个坏头,皇族担任领班军机大臣成了一个惯例。
咸丰四年,咸丰皇帝又让弟弟奕訢担任了宗人府的右宗正,这就相当于让弟弟奕訢当了爱新觉罗家的族长。
但是,这一切都没去掉横亘在兄弟两人之间的那一根刺,就是母亲康慈皇太妃的名分。
随着母亲康慈皇贵妃的病情越来越重,这个矛盾仿佛也越来越尖锐。
直到最后,太医也对母亲的病情表示束手无策了,咸丰仍是没有松口。
其实,这事也真怪不到咸丰的头上,父亲道光皇帝在活着的时候,就已经下令给当时的静皇贵妃在妃子的墓园修建坟墓了,咸丰总不能违背父亲的遗愿吧。
心结未了,康慈皇太妃这口气就是咽不下去。奕訢这当儿子的就多次请求皇帝哥哥网开一面,了了母亲的心愿。但咸丰就是不表态。
结果,有一次咸丰来探望养母的病情,刚好在门口遇到弟弟奕訢。问起养母如何,奕訢哭着说,母亲的心愿就是一个太后的封号啊。
咸丰听后,又是含混的“哦哦”了一声,就走了。
奕訢以后可是号称“六”的,可见人是十分机灵的。
转身就去了军机处,传旨,封康慈皇太妃为太后!
军机处深信不疑,赶紧拟旨。到了咸丰那里,咸丰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但是,这真的是触碰到了皇帝的底线,皇权!
所以,虽然养母听到自己心愿达成,安心的去了。
但是咸丰这里,一是规定养母的灵位不进太庙,二是谥号里没有带上父亲道光皇帝的谥号。这简直就是在说他根本就不承认养母的太后尊号。
对弟弟奕訢的处罚接着也来了,夺去一切官职,以二十二岁的“高龄”入上书房读书!要知道,皇子在上书房最多十八岁就“毕业”了!
最狠的是,以弟弟奕訢在母亲葬礼筹办过程中失礼为由,不许他参加生母的葬礼!